郑卫之音
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
引《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乐。
引《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⒊ 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
参见“郑声”。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国语辞典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引《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义词查询:
妄图的近义词(wàng tú)
吞吞吐吐的近义词(tūn tūn tǔ tǔ)
体会的近义词(tǐ huì)
求教的近义词(qiú jiào)
即使的近义词(jí shǐ)
孔方兄的近义词(kǒng fāng xiōng)
再起的近义词(zài qǐ)
二心的近义词(èr xīn)
漏洞的近义词(lòu dòng)
片刻的近义词(piàn kè)
目生的近义词(mù shēng)
分别的近义词(fēn bié)
执掌的近义词(zhí zhǎng)
作为的近义词(zuò wéi)
至诚的近义词(zhì chéng)
异曲同工的近义词(yì qǔ tóng gōng)
含义的近义词(hán yì)
超越的近义词(chāo yuè)
愁闷的近义词(chóu mèn)
观点的近义词(guān diǎn)
盘查的近义词(pán chá)
重新的近义词(chóng xīn)
过期的近义词(guò qī)
当地的近义词(dāng dì)
首都的近义词(shǒu dū)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