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与共的成语故事


安危与共

拼音ān wēi yǔ gòng

基本解释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暂未找到成语安危与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安危与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随机应变 《旧唐书 郭孝恪传》:“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女娲补天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浇风薄俗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烽火连年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讴功颂德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目光短浅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四书五经 汉 班固《白虎通 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 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流离颠沛 宋 洪迈《容斋续笔 杜老不忘君》:“前辈谓杜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