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伐毛的成语故事


洗髓伐毛

拼音xǐ suǐ fá máo

基本解释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出处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身体》:“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洗髓伐毛的典故

西汉时期,东方朔说他认识一个仙人叫黄眉翁,三千年洗一次骨髓,两千年剥一次皮换一次毛,现在已经有九千多岁了,已经洗了三次骨髓,伐了五次皮毛。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洗髓伐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学无止境 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说一不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肝胆欲碎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诈奸不及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又第五十二回:“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迳入家里,来宅子后看了,便要发遣我们出去,他要来住。”
行不顾言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发号施令 《尚书 冏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